但是目前香港形势感人,不多说,大家也知道,
碰巧我们正在接洽一家欧洲知名开关品牌,要把香港的分公司撤销,并且在上海从新建立分公司。
这家公司的香港分公司主要是负责其亚洲区的业务,在台湾和中国有2家工厂。
现在是让台湾的工厂单独运作,国内的工厂在由上海分公司负责。
这里面涉及到问题包含原来香港是直接和国内做美金价格,但是到上海之后,就变成和国内做RMB含税价格了。
目前正在和对方CFO接洽的过程中。
————-
按照目前香港的形式发展下去,这种趋势可能会越来越多。多数企业会在北上广深增加团队,或者把原来在香港的团队搬迁到新加坡或者北上广深。
我就以,香港办事处撤销,转移至上海为例。
我的角度只能从资金以及采购价格的角度分析可行性,其他由于不熟悉香港之前的情况,所以不能做出分析。
但是想想也知道国内人力和房租成本肯定比香港低很多吧。
————-
分为以下2种情况
1:原香港作为资金中心,有账户,负责资金收付。
那么我们如何在保证成本不增加的,同时给工厂RMB含税价格是合理的呢?
根据这个公式:
RMB含税采购价={【(原USD采购价×汇率)】×1.13}÷(1.13—退税率)
为什么要这样计算?
原因是因为,以前工厂报美金价格是由他们去办退税的,但是现在RMB含税价格等于你自己去办退税了。
在RMB含税价格的基础上,你还能拿到一部分退税,所以,在保持你自己对外美金价格不变的同时,是要提高给工厂的RMB含税价格了。
这个公式可以说很精确,如果工厂含税价格有自己的一个报价,你可以用原来的美金价格套入这个公式,然后和他们给出的RMB含税价格做比较。就知道他们的RMB含税价格是不是合理了。
2:原香港作为谈判服务中心,货款由收货人直接支付,不负责资金收付。
这个其实没什么难度,只不过把办公室从香港搬到了上海,其他任何贸易上的东西都没有做任何改变,换个地方换一批人可以直接开始操作。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-
目前就上海而言有很多政策开始倾向于承接香港的业务。
政策层面现在放的很开,对于营商环境的改变,上海一直很重视,也不得不面对,缺乏部分经验的现实,毕竟上海和香港的模式有很大的区别。但是上海市市政府已经做出很多调整,有些政策甚至是完全开放的,我们先提出贸易模式,和他们商量,他们觉得这样可以,直接盖章让你去做。可以说极大的降低了门槛。
我相信如果香港不悬崖勒马,很多在香港的亚洲区办事处不久就会撤出香港,到国内来寻找新的落脚点,毕竟进博会以及我们的态度放在这里,而且谁也不愿意放弃如此巨大的中国市场。